近日,浙江省环保厅委托省统计局对全省各县(市、区)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.调查结果显示,我县今年总得分为79.28分,由去年的全省第18位上升至第11位,列金华市第二位,尤其在认知度方面,我县以80.25分位居全市首位.
而就在三年前,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位列全省县(市、区)倒数第一,2013年上升到第38位,2014年提升至第18位.
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在全省90个县(市、区)同步开展,每个区域选择400个成功样本,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调查方式,对年龄在18至65周岁、不在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且能独立表达自己意见的个人进行调查.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人口加权方法,更加科学地反映社会公众对于生态建设情况的评价.
从38到18再到11,看似简单的数字,却折射出浦江三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巨大变化,位次前移,三年实现"三级跳".
曾几何时,浦江这块山川毓秀的人间福地,由于产业失当,致使环境污染严重,全县85%的水体被污染,母亲河浦阳江沦为全省水质最差河流,并连续两年被省环保厅列为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县,百姓怨声载道,上级严苛问责.
彼时,以低小散水晶业为代表的污染行业,在富裕百姓的同时,也将浦江的自然生态推向了绝境."坐在垃圾堆上数钱,躺在病床上花钱",曾是浦江畸形发展的真实写照.
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,周边有碧水清溪,想休息时就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——这样的居住环境谁不向往呢?
2013年5月,围绕省委、省政府"以治水为突破口,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"的决策部署,我县打响了全省"五水共治"第一枪,拉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.
"金色阳光行动"、"清水零点行动"取缔关停了水晶加工户2万余家,水晶企业仅剩1200多家;"一次发现整改、二次发现关闭",先后关停并转电镀、印染、造纸等重污染高耗能企业22家,关停率达55%,实现重污染企业经济与环保的"双赢";拆除畜禽养殖场670余家,生猪养殖量减少50%,实现规模养殖场排泄物100%零排放、100%全利用;公平公正推进"三改一拆",共拆除违法建筑590万平方米;启动"百村·千亩"人工湿地建设,建成生态湿地3000余亩;全民参与"清三河"行动,疏浚河道360余公里,清理淤泥630万余吨,清理垃圾6.8万余吨.
治污、拆违、纳管、湿地建设、清淤疏浚,一招又一招组合拳,不到两年时间,我县彻底消灭了462条"牛奶河"、577条"垃圾河"、25条"黑臭河",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,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江断面水质从连续8年的劣Ⅴ类达到了Ⅲ类水,成为全省首批"清三河"达标县,成功捧获"五水共治"工作优秀县(市)"大禹鼎".
"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上,哪条法规最给力就用哪条法规套,哪种处罚手段重就用哪种手段来",我县坚持治污用重拳,用重典,以最严厉的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.两年来,县环保部门累计查处环境污染案件440余起,其中公安部门行政拘留331人,刑事拘留68人.其中查处了全省首例适用两高司法《解释》刑事案件,当事人被依法批捕;查处了全国首例建筑企业因偷排施工废水被行政拘留案件,等等.如此高压执法态势,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者.
乘着"五水共治"、"三改一拆"的东风,我县秉持"绿色发展,科学跨越"的理念,提出了"点上出彩、线上成景、面上美丽"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.
通过用规划提高审美品味、用美化提升感官视觉、用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举措,我县一举实施了大畈乡双姑源、秀美前吴、悠然南山等5条精品线建设,在全县范围开展"美丽庭院"创建活动,让"盆景变风景",并充分利用书画之乡优势,打造"两路两侧"的诗情画意.
变不可能为可能,化腐朽为神奇,转民怨为民享.浦江三年的拆违治污实践,向全县民众交出了一份给力、提气、满意的民生答卷.
曾经堆积着无数水晶固废的浦阳江畔,如今绿草成毯,绿树成荫,焕发出勃勃生机,变成了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生态走廊;曾经哭泣的黑臭湖翠湖,变成了能容纳数千人游泳的天然游泳池;曾经是水晶加工起源地的马岭脚民居,改造成了宁静质朴的古典民宿,让市民体验了一番古朴民居的风情;曾经污水横流的后溪水库,如今变成了市民向往的水上乐园,成为夏天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.
大破之后有大立.
浦江的四大水晶集聚园区168幢工业厂房拔地而起,国内最大、最现代化的水晶集聚园区已投入使用,明年3月底前将完成水晶企业入园集聚,正在努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水晶产销中心;电子商务呈迅猛发展之势,网络零售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(全省仅百家),邮政跨境小包业务量跃居全省县市区第3位.
文化旅游产业风生水起,涌现出了嵩溪、礼张、新光、潘周家等一批省级特色旅游村,檀溪、大畈、前吴、虞宅等地民宿产业崭露头角,全省自驾车营地落户虞宅乡新光村,"外婆家"签约虞宅马岭脚村,檀溪大洑堰漂流项目已成功签约.今年1~10月,我县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61万人次.
今年3月,省委确定浦江为全省协调推进"四个全面"战略布局试点县.面对新的历史使命,全县上下牢牢把握"更进一步、更快一步,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"总要求,发扬"一天不耽误,一点不马虎"的浦江治水精神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.
"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."走在浦阳江边,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江中觅食、飞翔.每天都在翠湖绿道边健身走的市民赵许理逢人就说:"水清了,景美了,消失了10多年的白鹭又飞回来了."
|